第437章 437路(1 / 2)

几次三番的进攻让英国守军失去了大量的机动部队,蒙哥马利苦心经营积攒下的那一支装甲部队,也在前后几次反击之中成了德军坦克兵刷新自己战绩的靶子。

德国的豹式坦克还有虎式坦克在面对美制3型坦克的时候拥有太多优势,这些优势大到即便是在劣势情况下,也足以完成逆转的程度。而且单就两国装甲兵实战水平来看,德国装甲部队也绝对是凌驾英军的存在。

另一个时空中,德国装甲部队的一些王牌部队往往战绩逆天,甚至有过一个装甲营在两年内打掉对方一个装甲军的可怕数据。也就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米切尔?魏特曼”神话,也就让人眼花缭乱的诞生了诸如魏特曼以及卡尔尤斯等等优秀的坦克指挥员。

很多人不相信这些战绩,认为是德国装甲部队的造神运动,是纳粹的有意吹嘘。其实德国的统计数字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比较严谨的,而那些王牌坦克手们大多数也都是货真价实的“狠角色”。

这些数量惊人战绩变态的王牌之所以能够诞生,其实和德军的部队编制以及战斗打法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想要了解我们必须从德国的工业生产开始一点一点说起。

众所周知,德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在二战中以效能低下和混乱不堪著称,德国的坦克也以重量还有故障繁多被很多人诟病,所以德国的装甲部队从诞生以来就一直是德军中的香饽饽。那么这个香饽饽究竟有多大规模呢?

德军当年对法国全面开战时全国拥有坦克3466辆,参战2691辆;对苏联实施巴巴罗萨计划的时候动用坦克3400多辆,而1941年德国装甲部队总数一共是22个师,在1945年战败时曾经拥有过的装甲师番号是30个师。

一共只有30个师的番号,如果算上掺水还有不满员,估计德军最巅峰时期也有只有20个师的装甲部队,能同时在前线作战的满打满算也就15个——这个数字和巅峰时候拥有部队总兵力超过500万的德队来说,是不是有点少?

所以德队的装甲部队被当做拳头来集中使用,起到在重点进攻方向上的压倒性突击和纵深切入作用,这种战法也就是后来大家耳熟能详的“闪击战”。

这种打法在战争初期确实凌厉无比,一举摧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堑壕战体系,但是这种集中坦克的做法事实上是以牺牲其他步兵部队的作战能力为代价的“权宜之计”,说到本质其实是产能没办法满足前线部队要求的无奈之举。

在进攻作战中规模庞大但是作战效能落后的德国步兵一开始被装甲部队的光环掩盖,后来又因为缺乏装甲部队的支援而在苏联装甲部队的反击下节节败退,其实就是这个作战思想的最现实体现。在防御中德国步兵只能自己想办法建立防御体系,而那些昂贵的坦克被军或者集团军甚至是集团军群指挥官们捏在手里当做最后的救命稻草。

那么这些昂贵的坦克部队在德军防御体系里干什么用了呢?答案就是被当做战地救火队来使用了,它们被放在纵深防御的二线上,哪里出现了险情就顶向哪里,负责将突破了一线阵地的敌军装甲部队赶回去。在这种战术思想的指导下,一个又一个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德军装甲部队名字被人记住了:502营,党卫军教导师……

于是这些打出了惊人战绩的德军坦克部队,其实都是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这些作战优势的,所以他们能够在战场上打出让人羡慕的战斗结果。

具体来说,他们面对的敌人很多时候都具有以下的问题:

第一,这些敌军部队都是刚刚突破了德军步兵防线,连续作战了很长时间的部队,比如魏特曼在波卡基村撞上的英国部队,比如卡尔尤斯在马里纳瓦村奇袭苏联部队,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战斗。

第二,这些部队在于德国步兵连续恶战之后,基本上弹药告罄油料紧张,又身在德军防线之后。这种情况是打赢了德国装甲部队之后追不上,打输了却又退不了,加上大多数英美苏三国的坦克指战员们战斗素质有和德国磨练了两三年的坦克部队车组有差距,也就不奇怪德军坦克部队的惊人战果了。

第三,虽然德军的装甲部队战斗过程五花八门,而且几次成名之战都是在局部进攻作战下完成的,比如魏特曼的波卡基村之战,但是总体上而言德军装甲部队在后期都是在打防御支援作战,所以在精心选择和构筑了防御阵地甚至是陷阱口袋之后,德军坦克能够以少打多,诞生数量众多的坦克王牌,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