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何以消执念?一刀解心魔(1 / 2)

“脑袋……会进水吗?”高顺茫然地望着田峻。

田峻无语地摇了摇头。

“被门……夹……”高顺努力地回忆着:“小时候……或许……应该……可能……”

田峻仰首向天,翻了翻白眼,觉得头好痛……

良久,当田峻再次看向高顺时,眼中已经蓄满了凛厉的杀意。

“你……真的想为吕奉先死一次?”田峻低声问道。

高顺点了点头,轻声说道:“是的,你动手吧。”

语气声调平缓,无怨无恨,无喜无悲。

说完之后,高顺缓缓地闭上了眼睛,引颈待戮……

田峻“刷”地一声拨出龟兹宝刀来,横在高顺的脖子上,厉声喝道:“我再问一次,你真要为吕奉先死一次?”

“是的。”高顺轻轻说道:“我必须为奉先兄死一次,才会……心安。”

田峻眼神一凛,左手向前一伸,手中龟兹宝刀轻轻一挥……

高顺觉得脖子一凉,然后……却感觉貌似……没有鲜血喷出……

诧异地睁开眼睛,高顺发现——田峻的手中握着一束黑黑的……发须!那是……自己的胡子!

“士可杀而不可辱!”高顺终于爆发了:“你要杀便杀,何故辱我如斯?!”

田峻大笑道:“我非辱你,乃杀你也!”

“你……你这是杀我吗?分明就是辱我!”高顺怒气更盛。

“非也,非也!”田峻大笑道:“此割须代首也!你已经为吕奉先死过一次了!”

高顺一怔,眼中怒意渐消,向田峻缓缓跪倒道:“愿降!”

这……这还真行?田峻大大地张开了嘴巴,差点把下巴掉到地上。

再看周围的黄忠和鞠义等人,都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一点也不惊诧。

田峻这才想起,在汉代,儒家是主流,而儒家思想其中就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由此可见,在此时,割发是非常严重的。

难怪……难怪曹操可以玩割发代首。

其实,刚才田峻也是万般无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闹着玩的。

没想到歪打正着,竟然真的解了高顺的“心魔”执念。

田峻大喜,赶紧上前扶起高顺,亲解其缚道:“高将军快快请起。”

高顺活动了一下被绑得有些麻木的手臂,向田峻抱拳道:“末将虽降,却有一个条件,请将军答应。”

田峻大笑道:“你的条件,必是今生不与吕奉先为敌。放心吧,本将军答应了。”

高顺闻言,才又跪下磕头道:“高顺拜见主公。”

田峻再次扶起高顺道:“吾得高将军一人,胜过十万大军也!”

说罢,田峻又对高顺道:“高将军的旧部,依旧由高将军统领吧。不过,我此次伐董卓,必与吕奉先交战。高将军可率本部渡河至黄河北岸暂避之。待休整好了,再帮忙……把你烧掉的浮桥修好吧!”

高顺大声应喏道:“末将遵命,一定尽快修好浮桥!”

说罢,高顺又再次拜谢后,才带着被释放的俘虏,乘木筏向黄河北岸而去……

临走之时,田峻又向高顺道:“我欲借高将军从弟高玄一用,不过,本将保证不用于跟温侯做战。不知可否?”

高顺道:“可,只要不与温侯做战即可。”

……

待高顺离开了之后,田峻才对随王越而来的“灵猫十号”问道:“吕布现在何处?”

灵猫十号道:“吕布在北邙山上挖坟,盗取墓葬。据内线传来消息,吕布挖了两处皇陵,盗取了宝藏六百多车?”

盗挖皇陵!

众人尽皆大惊,这可是要遗臭万年的事啊!

在古代,非至奸至恶之徒,就是再穷,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讳而盗挖皇陵的。若非如此,数千年来,历代皇室的陵墓岂不是早被盗挖一空?

但田峻知道,董卓就是取冒天下之大不讳的人。

对历史颇为了解的田峻知道,由于时间的关系,在雒阳,董卓只是盗挖了北邙山的一小部分皇陵和公卿之墓,而董卓真正的大行盗墓之事是迁都长安之后。

在迁都长安之后,尝到了盗皇陵甜头的董卓,更是命吕布盗了咸阳原上的茂陵——也就是汉武帝的皇家墓葬群,得宝藏数千车。

更有甚者,董卓还将汉武帝的尸骨拉出来曝晒了两天!

……

“董卓现在何处?所劫财物运送得如何了?”田峻又问道。

灵猫十号道:“董卓昨天已经起程离开雒阳。估计现在已经到了渑池位置。其在雒阳所劫财物已带走四千多车,另有两千余车正尚在吕布军中。不过吕布身边有一万五千多人,都是并州狼骑,战力强横。”

田峻点了点头,默然无语。

吕布身边的兵力,将近是田峻手中兵力的两倍。

田峻觉得有些为难了。

并不是打不过吕布。

田峻此次带了不少猛将,吕布再厉害,也可以用围殴的方式打败他。

也不是打不过吕布手下的一万五千并州狼骑。

田峻此时身边有两支先登营和一支神弓营,还有王越的雷神特战营。田峻有足够的信心打败一倍于己方兵力的并州狼骑。

但是,既要打败吕布,又要夺取那一千多车宝藏,难度还是不小的。

……

成公英见状,向田峻献策道:“若属下没有猜错的话,此前主公心中所谋,应该是调虎离山之计,只是此时吕布的兵力多于主公的预期,让主公颇感为难,不知属下是否猜对?”

“正是如此。”田峻道:“不知天华可有妙策?”

成公英道:“无他,依旧是调虎离山之计,不过是同一计谋多用一次罢了。主公可……如此如此……必能成功!”

田峻眼神一亮,大喜道:“真妙策也!”

……

月到中天,夜已深,霜风凛凛。

北邙山上,一条长约数里的“火龙”正在快速向小平津方向移动着——那是点着火把疾行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