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九十二 注音(上)(1 / 2)

万历1592 御炎 2187 字 11天前

四月初,萧如薰得到了一份来自于新设立的教育部献上的礼物。

教育部尚书由曲阜孔氏族长孔尚贤挂名,不过他只在曲阜遥领这个职位。

实际负责这个部门的是萧如薰的几名亲信官员,眼下这个部门也的确没什么大事情好做,也没补充什么学者大牛进入,因为他们正在负责的是印刷术的革新。

虽然活字印刷术在北宋就已经发明出来了,但是这项技术在从宋朝到清朝这几百年间一直都没有发挥想象中那么大的作用。

更多的时候使用做雕版印刷的补充,和英文那几十个字母不同,汉字太多,字体也太多,用活字印刷成本实在是很高。

还有一些很现实的原因,就是从宋朝以后,中国所大量需要的书籍就是四书五经那几种,雕版都保存的好好儿的,新增书籍实在是很少,在政府的教育指导思想的钳制之下,活字印刷术的确没有那么大的用武之地。

雕版印刷工作不需要识字,但是活字印刷的员工却需要有识字的人在其中做排版和挑错,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

它的优势体现在刻印大量书籍的时候可以增加效率降低成本,但是若只是几十本几百本这样的印刷,实际上成本还高的多。

汉字太多,字体太多,应用范围不大,实际需求量小,泥活字和木活字容易损坏,铜活字又因为中国缺铜而不能大量使用。

满清曾经铸造了一套数万个铜活字,但是后来因为财政困难而溶掉做铜钱了。

种种原因之下,活字印刷术在古代的作用并没有现代人以为的那么大,倒是在西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谷登堡发明了铅活字印刷术之后所带来的影响远比毕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所带来的影响大。

萧如薰得知在常州一带其实有使用铜和铅一类的原料来制作活字的印刷商家,所以就派人去常州找人,找到之后带回京师,让他们在大秦政府的支持下改进铅活字技术。

让他们将手上所有的铜活字带来交给政府,萧如薰看过之后发现这就是铜活字,而并非是可以反复使用的铜模,这种成本之高他也承受不起,于是下令制作新的铜模。

派来书法好的官员写出标准楷体做字标,以此为标准制作铜模,派来在军工厂有过制作模具经验的老工匠进行指导,将可以反复使用的铜字模制造出来。

这个时候教育部的官员才知道皇帝要做的不是单纯的活字,而是可以反复使用的铜模,铜模一旦制成,是可以统一标准,并且制造出很多套完整的铅活字然后发放到地方使用的。

以大秦政府的财政支持做基础,大规模进行铜模的制作也不会担心由财政上的困难。

制作好一份铜模就可以反复利用很多次,制造大量铅活字,萧如薰所需要的书籍绝对不仅仅是四书五经那么几种,现有的雕版不能满足他的需求,所以他需要大量的活字为以后印刷各类书籍做准备。

与此同时萧如薰还下令工匠们对印刷使用的墨汁进行改善,以油墨为目标进行研究。

萧如薰告诉他们,在欧罗巴大陆,一百多年前,西夷已经制作出了可以大规模使用的铅活字乃至于铅活字印刷机。

他们使用铅合金作为原料,用灯黑和亚麻油做印刷的油墨,制作出来的书籍质量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