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八章 初次登场(2 / 2)

獒唐 苍山月 7407 字 9天前

倒是武承嗣听了太平的话,眉头略微一挑。

“你就是吴宁?”

吴宁拱手,“正是在下。”

“呵呵。”武承嗣干笑了两声,“就是那个被圣后赏了,又打了的吴宁吧?”

“呃”

吴宁一窘,讨厌呢?哪壶不开提哪壶。

却见武承嗣转身,看向队后值守的吴长路。

“吴别驾,这是你侄子吧?”

“不错!一表人才,将来必成大气。”

夸了一句,却也不再多说,背起手来,也四下打量起吴家小院儿来。

可是武承嗣这么一句,倒是把李显、韦妃和武三思的注意力勾了过来。

“哦?”李显一疑,“原来是吴别驾的子侄,本王倒是失查了。”

武三思更是走到吴宁身边,居然拍了拍吴宁的肩膀,“好小子,能让圣后有赏有罚的青年才俊可是不多,你可要好好珍惜呦?”

吴宁一听,暗翻白眼,都特么是炒冷饭的马后炮!

深深地看了武承嗣一眼,心说,这位还真不简单!

武承嗣和吴宁说的第一句,也就是“圣后赏了又罚”。

说明这个人比武三思和李显看的都远,也更细。起码武后下的每一道旨,他都记在心里了,也都琢磨过。

而第二句对四伯说的话,则是在拉拢人心。相当于告诉四伯,你家里的事我都用心记着呢。

只这一个记着,就是一个天大的人情。

而反观李显,他关心的是吴长路的子侄这件事。

因为他知道,武后登基之时,很可能就是他升爵楚王之时。吴长路是他的下属,自然要关心一下。

而武三思关心的和李显不同,他是听到圣后赏了又罚这句,关心的是圣后的心思。

两人都是马后炮,都没有武承嗣考虑的周全。

可以说,高下立判。

但是,吴宁就想不明白了,武承嗣好像是这三个人里,死的最早的那个吧?

聪明人反而死的快?

什么道理?

难道?

吴宁心里咯噔一声,难道武老太太就喜欢笨的?

————————————

这个想法,越想吴宁越觉得像。

感叹武老太太才是此间高手,自己最好别和这老太太成敌。否则,吴宁真没把握能在武老太太那里讨得好处。

可是,此时也不容许他想那么多了,人都进来了,得赶紧招呼。

好在人家李显是个体面人,厨子宫人那都得是王府自带的,肯定瞧不上乡下人这粗手粗脚的。

吴宁乐得清闲,只是在一旁串联一二,省着王府的人什么不知道摆哪儿。

倒是太平,趁着李显和武氏兄弟不注意,寻到吴宁。

“你要怎么办啊?真要冒险?”

吴宁奇怪了,刚才这公主殿下不是挺放松的吗?怎么转个脸又心事重重了?

“我那是装的!”太平脸一红。

低着头,小声嘀咕,“一时害怕,却是忘了”

吴宁乐了,“你怕什么啊?没事儿。”

“那接下来又当如何?”

接下来怎么做,吴宁也得琢磨琢磨。

其实最好的情况就是,李显一进门就把他认出来了,那吴宁也可以顺势接着往下演,彻底把当年的事情撇清。

可是,为了防武承嗣和武三思,吴宁偏偏又“毁容”了,那就只能麻烦一些了。

对太平道:“一会儿,你把你师叔、孟师兄请过来,一起过年!”

“啊!?”

太平惊叫出声。

这这冒险过头了吧?

要只是吴宁,兴许人家还不往‘左手剑道人’那里想,可你让孟苍生来,那不往那方面想也不可能了。

“放心!”吴宁还是淡定得很,“我早有安排。”

打发了太平,吴宁闷头又把所有的细节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在脑子里过了一遍。确认没有纰漏,这才放心。

其实,想要彻底撇清关系也不算难,只要证明孟苍生不是那个左手剑的道士不就得了。

关键问题在于,怎么能证明,又怎么不让人抓到漏洞。

一转脸,就罗厨子蹲在灶房门口撅个大嘴,李文博正在一边安慰着。

“这又怎么了?”

罗厨子一看是东家,还是撅着个嘴,“他们他们不让我进厨房!!”

“不”

吴宁拧着眉头看向李文博,“什么情况啊?”

李文博也是哭笑不得,回道:“王府的厨子把灶房占了,不让罗大哥进去。”

“哦,不让进就不进呗?”

“那哪行!?”罗厨子瞪了眼,“那是老子的地头,他们占了老子的灶房,还不让老子上手了!?”

“”

吴宁无语,特么你怎么就这么轴呢?特么不让你做饭,你还气一个?

“你傻啊?”

罗厨子一听,立马回怼,“你才傻呢!”

“你特么就是傻啊!!”

吴老九气的,拿手指头点着罗利的额头,“大过年的,有人帮你把活干了还不好?”

罗利寸步不让,“那他干了,我干啥?”

“你还干个屁,回家陪你老娘过年去啊!”

“”

罗厨子先是一阵错愕,随后一拍脑门子,“对哈!”

蹭的一下站起来,“那俺陪俺娘去了!”

说着话,溜溜地就走了。

吴宁也是服气,就这智商,我是怎么把你弄回来的呢?

转脸对李文博道:“这也用不着你了,回家陪你爹娘去吧!”

李文博不依,“我还是盯着点吧,万一用得着咱呢?”

“算了!”

吴宁一摆手,“你也别回去自己过年了,把你爹娘,还有罗利母子,都叫到祖君那院儿去。今年大伙儿一起过,还热闹些。”

“行!”李文博也想热闹,“那我去祖君那边看看,哪要帮忙。”

“去吧。”

吴宁把李文博打发走,刚闲下来,就见一个十来岁的少年领着一个小女娃子到了灶房门口。

那少年一拱手,颇为有礼,“小君郎,这里可有解渴之物?”

一指那女娃,“小妹口渴难耐,又喝不惯茶汤。”

“有。”

吴宁应着声,看着那小女孩笑了。

试探着问了一句:“你可是李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