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张敬修不是光提问题,一味指责,而是都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并且都十分大胆,仔细思之,这些策略都是损士绅、豪强、宗藩的部分利益,减轻底层百姓负担,对大明江山有利之策。
由于文章太长,隆庆听得都有些忘记中间说了些什么,但对其中所提积弊和策略,及几句合他心意之话,记得是一清二楚,如‘赏罚欲必以信,轰然如雷霆之鼓于天,而威不可测也。然后君宰其权,臣能其事,上作其气,下效其能’……
殷士儋读完之后,隆庆不由问道:“众卿以为此文如何?”
众读卷官都是讶然,天子前面七篇都没有问过,唯独这一篇策文了。
杨博当下道:“陛下,臣以为此文见解之深,便是贾谊复生,也不过如此,臣以为非状元不足以扬其名。”
“嗯”,隆庆满意地点点头:“杨卿言之有理。”
刚读完卷的殷士儋也是道:“陛下,臣也以为此文言尽我朝积弊,其中之策若能有效行之,我朝必可长治久安,有如此之才者,当点为鳌头。”
赵贞吉也是出班道:“臣也以为此文极好,这张敬修虽是张阁老之子,年岁尚幼,但其有天纵之才,腹有韬略,此乃天降良才于我大明啊。”
隆庆惊喜道:“此文就是张先生之子张敬修所作?难怪能写出这惊人之策。”而心中想的却是,张先生果然为朕股肱之臣,连其子也在这殿试策中要朕乾纲独断。
而且,张敬修这策论虽然洋洋万言,但没有空洞的套话,言辞恳切,分析透彻,忠君报国的惓惓之心溢于言表,点他为状元,可谓实至名归。
杨博笑道:“正是此人所作,四百名贡士中,也只有他写出了这万言书,故而无需拆号,便可知此文为其所作。”
隆庆含笑点头,又问道:“徐先生以为如何?”
徐阶躬身道:“三鼎甲乃陛下钦定,臣不敢越权,但由陛下做主。”左右不过一个状元而已,犯不着为此逆了天子之意。
见徐阶不反对,隆庆当即提起御笔,在张敬修这万言策卷首处写下‘第一甲第一名’六个朱字,你既言‘木秀于林,虽遭风侵仍坚其心;行高于人,虽受人非仍立其志’,朕就将你点为状元,将你这万言策颁于天下!
在得知张敬修得中经魁时,隆庆便想起去年他第一次驾临国子监时,曾看过张敬修写过的文章,文章内容虽已是不大记得,但那几句与众不同的句子,他却还还记得。
定完状元,还有榜眼及谈话需天子钦定,读卷官们继续读其他荐卷,但这十五份荐卷中,隆庆除了对张敬修卷子满意之外,其余都不甚满意,当下令取散卷读之,这些朝廷重臣头一次发现,这向来极好说话的隆庆皇帝,竟还有如此难缠的时候,这已是对他们极不信任了。
此刻,徐阶的脸色虽是如常,但心中已然对天子的不信任,有些意冷,他已在盘算着明日传胪大典之后,便上表辞职。
定三鼎甲,全看皇帝的心意,眼下皇帝执意如此,徐阶也不好当着众位大臣的面驳了皇帝之意,当下与众读卷官去取了些散卷,呈给皇帝御览。
而这一次,因有张敬修卷子为参考,他们也明白了天子之意,所取散卷基本都合隆庆心意。
这下,隆庆皇帝很快就定好前十名名次,其中也有一半为众读卷官所荐卷子,他虽是难得任性一次,但也没有彻底拂了这些朝廷重臣的脸面。
此时已是亥时末了,读卷官们捧着御笔钦点的三鼎甲及其他前十名的卷子,来到皇极们内阁,把其他卷子全部拆号,由首辅徐阶用朱笔写黄榜,榜单用黄纸装裱两层,金光灿灿,所以又称金榜,交由尚宝司用皇帝宝印钤于榜上,制敕房官随即开写传胪贴子,黄榜授给礼部尚书高仪,传胪贴子授鸿胪寺卿筹备传胪典礼,一切都有条不紊。
夜深,读卷官忙完之后,仍是出了皇城,各回家中过夜。
出宫之时,左都御史王廷忍不住向徐阶问道:“元辅,陛下今夜如此,到底是何意啊?”
徐阶却是摇头未答,带着五味杂陈的心情乘轿直往府中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