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张敬修的提问,众监生心中都是一怔。
对啊,直接说‘一即是实’不就行了,何必要‘一为心,心为实’这样多此一举。
台上的赵贞吉手抚胡须,脸上一副‘我就知道有人会这么问的’的表情。
当下,赵贞吉微微一笑道:“人心惟危,然人心并非不可控制。以人心得道,人心便成了道心。而道心惟微,‘微’者玄之又玄、不可名状也。
因而,我等当如何以人心寻道,使人心变道心?其只在‘精一’二字而已。所谓精,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者,皆所以为惟精而求惟一也。
‘一’,心一也,自人而言,则曰惟危;自道而言,则曰惟微。故曰一即为心。
惟精惟一者,所以执中而已,即为允执厥中。如何执中?唯有以正心辨之,而要修得正心,则需知行合一,在实中修得正心。故曰心即为实。”
赵贞吉这一段话什么意思呢?
其实主要讲的就是一个修心的过程。人心难测,道心微妙,只有通过‘精一’才可修得正心。而‘精’就是格物,就是一个分类演绎的过程,‘一’则是聚类是归纳,是形成‘正心’的过程。以‘精一’修得‘正心’,就需要知行合一,以事实说话,也就是通过事实使‘心’能够做到不偏不倚。
总的来说,这有种主观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结合的意思。
听到这里,众监生都是恍然大悟。
但张敬修却继续问道:“先生言以‘实’正心,然人心惟危,且人心各异,不同的人,其心中‘实’亦不同。其次,‘实’亦因时因地而动,其在此时此地或为‘是’,在彼时彼地却可能为‘非’。因此,‘实’当以何为准?”
此问一出,不仅众监生感到困惑,赵贞吉一时之间也不知如何回答,心中讶异之下,不由问道:“你是何人?”
张敬修恭声答道:“学生张敬修,见过先生。”
“张敬修?”赵贞吉想起来了,“那篇范文《不以规矩》是你作得?”
他上次隆庆一同到国子监,也看过张敬修那篇被当作范文的时文,对其有些印象。
此时,听了张敬修的名字,他一下就想起了那篇皇帝夸过的时文。
张敬修道:“未曾想先生竟看过学生粗浅之作。”
赵贞吉含笑道:“你的文章写得还是不错,就和你这问题一般。”
张敬修听了连道不敢,而众监生都带着羡慕的眼神的看向张敬修。
为何羡慕?赵贞吉可是礼部侍郎、翰林院学士,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主持会试,得到他的赏识可能就会获得一次机遇。
这时,赵贞吉已在心中思索过张敬修所问,咳嗽一声后,沉吟道:“正如你所言,我心中之‘实’,可能并非你心中之‘实’,且‘实’因时因地而变,故若要求得天下公认之‘实’,唯有以格物穷极事物之理,此即为‘实’。”
张敬修点了点头,道:“多谢先生指点。但学生还有一问,若格物得出之‘实’与圣人之言相悖当如何?”
听了此问,众监生眼睛齐刷刷地看向张敬修,他们实未想到张敬修竟敢在太学问这样的问题,这已是亵渎圣人。
赵贞吉眉头也皱了起来,他心中是崇尚格物之‘实’的,但在这太学之中,怎好回答此问。
赵贞吉正想出言将此问揭过,却听得底下一个监生大声道:“自然是以圣人之言为准,圣人之言又岂会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