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舰队派出的驱逐舰数量少,而且没有空军的支援。
塞浦路斯分舰队派出的军舰多,舰队中有轻型巡洋舰不说,天空中还有南部非洲空军的配合,效果非常显著,22号整整一晚,没有任何一艘德国帆船顺利抵达克里特岛。
地中海舰队这边缺少空军的帮助,遭到德国飞机的疯狂狙击。
其实在22号傍晚,路易斯蒙巴顿勋爵乘坐的“猎犬”号驱逐舰就同时遭到六架德军轰炸机的攻击,惨遭击沉。
路易斯蒙巴顿勋爵很幸运的被其他军舰捞起,其他士兵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有大约80名士兵随“猎犬”号葬身海底。
入夜,“英勇”号驱逐舰首先被击伤,失去部分动力,依然可以坚持作战。
到晚上11点,“凯利”号驱逐舰遭到12架德国轰炸机的轮番攻击,沉没的时候舰上还有350名需要撤往亚历山大港的英军士兵。
第一驱逐舰分队在阻拦德军增援的同时,还要承担将英军撤往埃及的任务。
这个情况,英军并没有通报给南部非洲军队。
这也是英国人的传统了。
英国人不管是和哪个国家配合作战,都不会全力以赴,背地里都要留一手。
以前是法国人。
现在轮到了南部非洲。
不过英国人运气不太好,德国的空中优势,明显比英国想象中的更强大,这一点在接下来的几天内体现的更明显。
“凯利”号战沉的时候,英国驱逐舰的油料和弹药已经基本耗尽。
这时候另一支舰队及时赶到。
这一支舰队的实力更强大,舰队指挥官是金海军少将,舰队中包括两艘巡洋舰和四艘驱逐舰。
趁两支舰队交接的空隙期,大约3000德国第五山地师的士兵成功登岛,这给正处于困境中的马拉马机场周边伞带来的巨大帮助。
澳大利亚第三师顿时压力倍增。
德国空军在空袭英军舰队的时候,并没有忽视对马拉马机场的攻击,澳大利亚第三师自从开战以来就遭到德国空军的疯狂攻击,同样伤亡惨重。
德国第五山地师在23号凌晨参与了对马拉马机场的攻击。
不得不说,山地师在山地作战环境中,发挥的作用比伞兵更强大。
22号一天的激战中,伞兵根本没有攻入马拉马机场。
23号凌晨第五山地师在第一次攻击中就成功攻入马拉马机场,野战终于演变成巷战。
巷战是伞兵擅长的。
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澳大利亚第三师师长没有坚持继续固守,而是命令部队向海岸撤退,试图通过舰队撤离克里特岛。
于是问题就来了。
金海军少将率领的舰队,一共就只有两艘巡洋舰和四艘驱逐舰,就算连底舱都塞满人,又能塞多少
更何况等待撤离的英军,不仅仅是澳大利亚第三师,还有澳大利亚第五师和新西兰部队。
至于雷西姆农的希腊部队。
抱歉,在英军全部离开克里特岛之前,一个希腊人也别想登上英国人的船。
马拉马机场附近的海岸是一个高达近400米的悬崖,悬崖下方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可以通往大海,岸边的水文情况并不好,军舰不能直接靠岸,只能依赖救生艇将英军转送到军舰上。
英军的救生艇,都是没有配备动力的,得用手划,效率可想而知。
空中还有德国的轰炸机,等待英军步兵的英军战舰,对于德国空军来说就跟活靶子一样。
从23号上午开始,忙碌了整整一天,英军只撤离了1500人。
为此英军付出的代价是“水上女神”号巡洋舰,以及“坎大哈”号驱逐舰,和“努比亚”号驱逐舰战沉。
“水上女神”号被击沉的时候,船上有780名英军。
幸好驱逐舰“基普林”号就在附近,救起了780人中的523人。
“基普林”号因此步履瞒珊,在返回亚历山大港的途中油料耗尽,漂浮在亚历山大港附近的海面上。
当被其他英军战舰发现的时候,“基普林”号的甲板上从头到尾满满的都是人。
话说英国人在这方面也应该很有经验了。
毕竟已经有了组织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经验。
让人无奈的是,第一批英军撤回埃及之后,英军从上到下,居然没有人知道克里特岛具体还有多少英军等待撤离。
这也很正常,英国人玩海军得心应手,陆军确实不擅长。
英国陆军的通讯设备也不太好。
部队经过作战,到底伤亡有多少没人说得清,英军指挥部估计应该还有近一万英军滞留在克里特岛。
实际人数是超过15000人。
先不管英国人如何头疼,要把这15000人从克里特岛带走。
伊拉克利翁德军投降后,为了救治德军伤兵,塞浦路斯分舰队将“天使”号医疗船派到克里特岛,参与对德军伤兵的救治。
虽然“天使”号是医疗船,舷侧巨大的红十字标志无比显眼,为了确保安全,塞浦路斯分舰队还是派出驱逐舰为“天使”号护航。
按照国际法,医疗船在战争期间是要受到保护的,作战双方不得向医疗船发起攻击。
这个条款在战争爆发后形同虚设,战场上的医疗兵,严格说起来也属于国际法的保护对象,可是交战双方都没有在乎过这一点。
真正的战斗期间,医疗兵反而是交战双方的重点攻击对象。
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德国人的纪律上。
话说德国人的纪律性,跟德国人的契约精神一样都是笑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