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〇五章 破釜沉舟(2 / 2)

寒门状元 天子 5635 字 19天前

刘序皱眉:“张公公,若是旁人也就罢了,您是监军,无儿无女,为何也这么贪生怕死?再者说了,您可是从土木堡九死一生回到京城的,平白多了这么多年的寿命,也该知足了吧?”

张永骂道:“知足个屁啊!就是死里逃生一回,才知道活着是多不容易,你们都是正常人,死了自然没什么,大不了投胎做人,可咱家跟马公公呢?”

这话说出来后,刘序等人不由皱眉,太监跟普通人是有不同,不男不女,身体都有残缺,但这和死亡有什么关系?

这时马永成解释道:“宫中传言,太监一旦死在异域,便是孤魂野鬼,便不能投胎转世。”

沈溪有些无语了:“张公公,马公公,现在大家都好好地活着,说什么孤魂野鬼?没人愿意死在这里,本官家里还有娇妻美妾,有父母需要孝敬,有儿女需要养育,求生欲望不比你们弱多少!放心吧,只要肯拼死一战我们还有机会,难道张公公忘了军中装备的大批先进火器?”

张永冷笑不已:“沈大人,你什么时候也学会自欺欺人了?你那些火器再厉害,能以一敌百?咱们后方可是几十万鞑靼追兵,你手下才几个虾兵蟹将?”

“张公公!”

沈溪厉声喝斥,“本官念在你心急也就不计较你胡言乱语之责,但你最好管住你那张臭嘴,我们背后根本只有三四万鞑靼追兵,我将士加起来差不多近两万,彼此兵力差距并不大,加之咱们的将士个顶个都是顶天立地的男儿,最后的胜利必然属于我们!至于虾兵蟹将,把这个称呼送给鞑靼人正合适!”

张永被沈溪喝斥得一愣,随即意识到此时不是拆台的时候。

马永成也赶紧劝说:“张公公且冷静,还是听从沈大人安排,此刻已是山穷水尽,就算再着急也没用。沈大人,您赶紧派人回延绥通知,若能及早派来援军,或许鞑靼人会因为我大明兵强马壮而撤兵……之前的计划不是说陛下统领的中军也在往这边赶路么?”

沈溪轻叹道:“现在各路大军一路都没来,只有我们这部分用来诱敌的兵马独自应敌……作战计划乃本官制定,也得到陛下赞同,谁曾想会没人执行?现在我们只能自求多福,至于鞑靼人是继续追击,还是撤兵,要看我们的决心……就算鞑子打定主意跟我们决一死战,我们最后战败,他们也会付出惨痛的代价,鞑子必须得掂量严重的后果!”

马永成连连点头,道:“对对,鞑靼人要估摸一下这一战是否值得,若是达延部把所有兵力都消耗在攻打我们上,就算最后胜利,也失去对草原的控制权,得不偿失。沈大人用兵如神,且带了这么多火器,鞑靼人未必有勇气跟我们一战!张公公,我们还是协助沈大人做好防御才对!”

……

……

在马永成劝说下,张永没有再跟沈溪计较,怏怏不乐回营帐去了。

张永也明白当前处境,知道跟沈溪说再多都无济于事,但凡到河边看过,就知道河对岸有多少鞑靼人马,除非从榆林卫城派出大批人马扫清障碍,否则这路人马就只能在榆溪河北岸被动防守,过河也没有立足之地。

就在沈溪撤兵到榆溪河边的同时,榆林卫城第一时间得到线报,同时河上船只起火的消息也随之传来。

当天晚上王琼一夜没睡,就在等候北面来的消息,当得知沈溪带领的人马被鞑子包围在榆溪河北岸后,一颗心跟着下沉。

“怎么回事?为何榆溪河上的船只会着火?”

王琼有些不能理解,他深谙兵法,明白鞑靼人不可能彻底断绝沈溪所部的后路,造成当前困兽之斗的局面。

带来消息的副总兵侯勋也显得不可思议:“不清楚是怎么回事,说起火就起火,一烧就一片,一条船只都没逃掉……船只起火后,从榆溪河到榆林卫这段路上已有大批鞑靼骑兵在活动,数量过万!王大人,是否要出兵救援?”

王琼皱眉道:“到了这般境况,还如何出兵?鞑子有上万骑兵,也就是延绥镇起码得派出三万步兵才能应对,稍有不慎便会被鞑子击溃,如此榆林卫城将兵力空虚,若鞑靼趁虚而入,我等岂非会成为朝廷的罪人?”

侯勋道:“但若不出兵的话,沈大人这路人马当如何?”

王琼没法回答侯勋的问题,在总督衙门正堂来回踱步,神色间显得异常矛盾,半晌后他终于打定主意,下令道:“你且回去传命城中将士,一定要守好城塞,本官再去问问谢首辅的意思!”

遇事不决时,王琼只想到谢迁,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资格承担这场战事失败的责任,他先让侯勋回去,自己则急忙去见谢迁,本以为谢迁早已睡下,等到了东厢房才发现谢迁屋子里的灯亮着,显然也是无法入眠。

“谢阁老,在下有事求教!”王琼在门口道。

“进来说话!”

谢迁走到门口,亲自把门打开,随口招呼一句。

王琼抬头细看,发现谢迁的脸色异常憔悴,双目中全是血丝,王琼瞬间明白此时谢迁内心也非常纠结。

“谢阁老,深夜来访的确很冒昧,不过……事关重大,鞑靼人已杀到榆溪河河岸,沈尚书所部也恰好退到榆溪河边,但河上突然起火,而且火势一经蔓延便不可收拾,所有船只均被烧毁!”王琼神色苦恼地说道。

谢迁叹息:“不出意外的话,烧船的事情是之厚悄悄派人做的,只有他才有动机这么做!”

“什么?”

王琼悚然一惊,一时间消化不了如此言论。

谢迁一摆手,请王琼入内,一边走一边用失望的口气道:“若论对之厚的了解,这世上少有人比老夫更在行,若是延绥出兵援救,他定会领兵过河,但现在请援却没有得到援兵,只能行烧船之举,否则麾下将士会抢夺过河的机会,离心离德,他便无法驾驭全军,也就无法等到关内的援军。”

王琼略一思索也就了然,继而问道:“那是否派出人马驰援?在下算计过城内兵马,在保证基本守城的情况下,可以派出三万兵马驰援,扫清回延绥的障碍,如此可为沈尚书所部提供个安稳的后方,到时候两岸携手可从容制作浮桥,尽可能把河对面的兵马接回来!”

王琼把他的想法和盘托出,但神色间很不自信,问题就在于鞑子在榆溪河南岸那一万多骑兵。

谢迁坐下来,抬头看着王琼,问道:“德华,你的计划是不错,但你是否想过,这三万步卒能否应对南岸鞑子源源不断的进攻?要是在接应任务没达成前,咱们自身反倒溃败,对于战局有何影响?”

王琼本身就对这个问题异常纠结,闻言眉头紧皱,连连摇头。

谢迁轻叹:“还有个问题,鞑靼兵马已紧逼河岸,一旦之厚组织大军分批回撤,鞑靼人必定会趁机发起猛攻,到时军中人心大乱,将士必然会哄抢过河的机会,到时候之厚就算再有本事,也回天无力。”

“但是……”

王琼苦恼地道,“若不派出人马,等于是坐视友军遭受猛攻而置若罔闻,一旦沈尚书所部全军覆没,朝廷怪罪下来谁能承担责任?”

谢迁摇头道:“至少现在不是还没失败吗?就算要派出援军,至少要先保证城内安稳……鞑靼现在正是兵锋强盛的时候,这会儿派出人马驰援,非但于战局不利,救不回河对岸的人马,反而可能会让鞑靼人趁虚而入,威胁关塞安稳,榆林卫城不容有失!”

王琼还想说什么,却被谢迁伸手打断。

谢迁道:“德华的心情,老夫能理解,但你要看清楚局势……还是先看看情况吧。若是之厚能在河对岸打几场漂亮的胜仗,把鞑靼人的锐气给磨去,还是有机会让他全身而退,却不是现在。如今咱们唯一能做的,便是把榆林卫城守好!”